驻宁某部二级上士李苏年地铁救人事迹引发社会关注
好战士见义勇为传佳话 学典型故乡驻地掀热潮
□通讯员 赵淼 王怡翔
近日,驻宁某部二级上士李苏年地铁救人的相关报道在“东部战区”公众号和抖音号、“人民陆军”公众号、“光荣e家”公众号、南京《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和徐州《都市晨报》等媒体平台发布后,引发关注,大家热情赞扬李苏年不愧为新时代的人民子弟兵、新时代的好战士。据悉,驻地和故乡相关部门正积极宣扬李苏年的先进事迹,驻地群众还自发来到李苏年所在部队慰问鼓励。
拥军书画家为他赠书画
6月7日,坚持40多年拥军的“支持国防好公民”沙漠,带领南京沙漠拥军工作室及拥军书画院部分成员,专程驱车来到部队驻训场看望李苏年。曾经扎根西藏高原38年的老兵、西藏自治区书协原副主席、年近九旬的离休干部车应龙得知李苏年的感人事迹后,挥毫写下了四幅书法作品交由沙漠代赠。
慰问现场,拥军书画家茆红光、周琳、翁天金赠送书画作品,气氛十分热烈,高潮迭起,掌声不息。沙漠在与李苏年所在营、连政治主官热情交谈中,了解到李苏年一贯表现优异,不由得点赞:李苏年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救人,离不开部队大熔炉的培养熏陶。战友们表示要向李苏年学习、做优秀的人民子弟兵。
在该部驻训点,看到官兵顶着炎炎烈日刻苦训练的情景后,沙漠购买了数十个西瓜为官兵们解暑,并向该分队教导员海永鑫提出定期开办书画培训班、提高官兵文化素养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李苏年随即将书画作品转赠给单位,激励更多官兵继承优良传统,争当新时代的好战士。
小学生写信向他致敬
有着深厚国防情怀的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师生学习了好战士李苏年地铁救人事迹后,在校园内展开热烈的交流。6月9日,部分军娃和学生代表在家长带领下,来到李苏年所在点位进行慰问学习。学生代表周云昊、韩予昕向李苏年递上了“致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信中叙说了学生们从报纸上看到李苏年救人事迹后的感想和敬意。二年级小学生张成王子还手书了由省楹联家魏艳鸣所撰的嵌名颂联:“苏水长滋卫国志,年华不负爱民怀。”表达对李苏年高尚品质的钦佩与尊崇。
“如果在场的不是我,而是战友们,他们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这是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所在。”现场,李苏年向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救人经过,并谈起了事后感想。学生们听完都十分感动,纷纷向李苏年行少先队礼,李苏年回以军礼。李苏年还带领他们参观驻训场地、体验专业训练,现场进行了一场生动深刻的国防教育,成了孩子们十分难忘的时刻。
正在外地进行国防教育的南京市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南京军休讲师团成员、海军指挥学院原军事战略学教授张晓林看到报道后说,我为南京这座兵城骄傲,也为他的家乡徐州、邳州骄傲,好战士李苏年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是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典型。南京和徐州都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我们都应该向李苏年同志学习,树立典型宣扬事迹,让兵城涌现更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时代好人。
驻地和家乡宣扬他的事迹
据了解,部队驻地相关部门正在为其申报相关奖励和荣誉,让更多的人从李苏年的先进事迹中得到感染受到鼓励,让兵城文明风尚双拥情怀始终厚植,不断传扬。
李苏年的家乡徐州市、邳州市相关部门也在搜集材料,进一步宣扬好战士的见义勇为事迹。邳州市双拥办副主任、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吴升华表示,徐州、邳州是全国文明城市,是双拥模范城市,邳州是淮海战役首捷地,是王杰精神的发源地,涌现全国拥军模范庄印芳、曹迎军、倪振娥,以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曹恒,如今又涌现李苏年这样的好战士,是家乡的光荣。家乡会把他的事迹宣传好弘扬好,希望邳州大地走出更多的英雄战士优秀战士。(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3年6月12日)
南京三支队伍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本报讯(记者 余梦娇 通讯员 王叶松 王加军 张蕾) 5月3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公布了1000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入选队伍名单。南京入选的3支队伍是:“金陵先锋”南京市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南京军休讲师团、玄武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金陵先锋”南京市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7月,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担任队员,依托大金山国防园、龙之谷国防教育馆等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宣讲活动,并参加社区治理、文明劝导、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服务“触角”延伸和全覆盖。
南京军休讲师团成立16年来,宣传党的理论,讲述军队历史、弘扬光荣传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4000多场次,听众200多万人,成为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做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一支独特力量。《解放军报》《法治日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社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都突出宣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玄武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由玄武区部分退役军人组成,于2021年3月成立。服务队依托社会组织,关心关爱军烈属和困难老兵;依托红色教育中心,与大中小学联建,邀请老兵讲述参战经历,厚植青少年国防情怀,2022年以来组织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开展了23场1200余人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3年6月12日)
双拥短波
栏目主持人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琪 袁雯
我市召开优抚核查模块培训会
6月1日,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优抚对象资金核发监管功能模块培训会,提升各区、街镇优抚资金核发精准度,加强监管力度。于艳 徐银河
栖霞区举办军地联谊活动
6月4日,栖霞区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2023“缘在仙林·牵手栖霞”军地联谊活动,50余名军地单身青年相约羊山公园,搭建友谊桥梁。蔡超平
溧水区领导调研双拥工作
6月6日,溧水区政府调研组来到多家部队实地调研,参观部队设施建设、了解官兵生活及训练情况,军地双方就双拥共建、军地资源共享及服务部队建设等进行深度交流。王贵保 王馨雨
六合区退役军人系统练兵比武
6月9日,六合区举行第三届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岗位练兵比武,龙池街道获团体第一。龙池街道李洪利、袁宇,马鞍街道王从军,冶山街道戴珍美和程桥街道陆恒、俞秀凯获个人奖。刘欢欢 王艳 景宏宁
小学生走进大学感受传承之旅
6月2日,听竹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南京大学哲学系,相约摄山星城小学师生走进南大校园,参观校史馆、美术馆,听老兵讲历史,开启了一场传承之旅。罗笃雯
军休老专家进社区义诊
6月2日,栖霞区西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邀请区军休所“金阳光”义诊服务队的退休医疗专家,深入观梅社区义诊,为群众服务。张远鹏
宁海路街道“红色宣讲进校园”
6月6日,宁海路街道联合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活动。邀请南京军休讲师团成员袁晓刚大校,讲述他的父亲、开国将军袁彬参加长征、建设空军、抗美援朝等时期的故事,并为学院“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授旗。朱岩
兴隆街道开展《退役军人保障法》执法检查
6月7日,建邺区人大兴隆街道工委组织执法检查小组,对街道贯彻实施《退役军人保障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围绕退役军人安置保障、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进行调研并提出工作意见。史正才 王慧琴
定格老兵志愿者“最美笑容”
6月6日,平时忙碌的老兵“红马甲”,当天成为徐庄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彰显志愿风采 定格最美瞬间”留影主题活动的主人,社区摄影志愿团队为40多名志愿者留下了“最美笑脸”。郑晓庆(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3年6月12日)
红色历史档案信息化研究项目启动
本报讯 (通讯员 童毅 董伟琴 陈阳阳 陈建尚)6月9日,东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办公室、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老干办和东部战区档案馆举行军队离退休干部红色历史档案移交暨信息化研究项目启动仪式。
据悉,该项目将围绕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军队离退休干部红色记忆工程数据库,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成为教育人、塑造人、感召人的生动教材。(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3年6月12日)
高淳两名老兵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讯(通讯员 孔辉 邢益梅)5月31日,来自高淳的“90后”退役军人刘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行动传递大爱、点燃生命新希望!
32岁的刘行,曾在部队服役5年,现任高淳区阳江镇西莲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他从部队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已累计献血达4000毫升。2017年5月,刘行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能配型成功有机会救人。”今年3月,刘行被告知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在征求意见时给出肯定答复。5月31日,刘行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功实现捐献,成为江苏省第1198位,南京市第150位,高淳区第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了解,高淳区目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4位志愿者中,有2人是退役军人。2020年10月,高淳区阳江镇退役军人孙建超,成为该区第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并获评“高淳区最美退役军人”。(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