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拥人物

与著名军旅作曲家陶思耀的合作往事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发布时间: 2024-08-05 16: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以旋律表达大爱 用歌声倾诉真情

与著名军旅作曲家陶思耀的合作往事

□庄义春

我和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陶思耀老师是莫逆之交,因他长我11岁,又可说是忘年之交。得知他也在北京,便于端午时节冒雨前去看望。好友相逢,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更聊起了音乐创作经历和我俩携手合作的往事。

多年来,陶思耀始终以一名党员作曲家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站在时代前沿,在每次重要历史时刻都有佳作问世并流传。他的代表作《中国的土地》《莫愁啊莫愁》《旗帜》《我跟着祖国一二一》《太阳之歌》《中华根》等,家喻户晓并在海内外广为传唱。

“每一首旋律都是心底挚爱的流淌,每一行诗句都在阳光之弦上拨响。”新世纪以来,陶思耀先后出版了13张CD专辑共109首歌曲,拍摄了两个音乐专题片和15首歌曲的音乐电视,三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近百首歌曲荣获全国、全军及省以上音乐比赛一、二等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陶思耀以两张原创歌曲CD专辑《太阳之歌》和《祖国正是花季》,向党和人民捧出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2003年抗击“非典”,他在不到二十天时间里,创作录制、出版了CD专辑《没有硝烟的战场》即抗击“非典”组歌10首。这部作品不仅获评全军抗击“非典”文艺作品一等奖,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陶思耀常说:“我是南京人,我深爱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先后为南京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等风景名胜写了30多首歌曲,2004年精选了16首出版专辑《锦绣金陵》。随后为莫愁湖公园组织创作了《情满莫愁湖》等6首歌曲组成的组歌,并拍摄了电视音乐片,出版了DVD专辑。

2006年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陶思耀和战友常畅推出队列歌曲专辑《新的跨越》,为部队官兵奉献了一组体现时代特点和战士心声的军营之歌,并无偿赠送原南京军区基层部队,还亲自下连队教唱辅导,受到官兵的热烈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陶思耀又为无锡梅里推出新专辑《梅里之歌》(16首);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创作《香江情壮丽中国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歌曲《旗帜》评为《百年百首好歌》;歌曲《太阳之歌》在《解放军报》头版《砥柱人间是此峰》文章中引用;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志愿者之歌”推荐活动中,他的作品《志愿者的旗帜飘起来》获奖入选……今年初,八十高龄的陶思耀又为故乡南京献上了音乐日历《锦绣金陵》歌曲12首。

我与陶思耀相识已久,相互间不仅情同手足,而且有过几次愉快的合作。2005年中秋佳节,古城南京中山门外月牙湖畔,我俩一边赏月,一边畅谈今后的音乐创作思路和合作方向。盛世正是放歌时,大事应有好作品。经过反复酝酿,我们决定携手策划创作一组赞颂新成就、歌唱共产党的主旋律歌曲。自那以后,中山陵地区的漫步小道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车厢里、原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病床旁、江苏省泰州军分区的招待所里、中国唱片总公司的办公楼前,留下了我俩携手并肩、反复思考、精心策划的身影。

陶思耀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歌曲创作,一次次深入基层采风,收集创作素材,经常加班加点与词作者商议歌名、推敲歌词。他对歌曲旋律更是精益求精,有的歌曲数易其稿,到部队和院校试唱,反复征求修改意见,直到大家都十分满意才送交歌手录音……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与打磨,完成了CD专辑《走向新辉煌》15首歌曲的创作、整理和录制工作。

在创作完成CD音乐唱片《走向新辉煌》后,陶思耀又马不停蹄抓紧其中《旗帜》《春满神州》《托起新世纪的中国》等3首音乐电视的拍摄制作。当时,他虽已年过花甲,依然废寝忘食,几赴北京与中央电视台有关编导通力合作,决心在有生之年再为人民贡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走向新辉煌》CD专辑的成功制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其中,江苏省军区首长,泰州市委、市政府和泰州军分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题名,老红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和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荣当顾问。演唱者更是高度负责和全身心投入,表达对党的深厚感情。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雷佳看到作品《旗帜》后兴奋不已,在录音棚里反复琢磨每一句歌词的处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为了录好《托起新世纪的中国》,从国外刚返回北京就赶到录音棚,一句句重新录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录音棚里,一遍遍合乐试唱,决不放过每一个小的细节处理……时隔不久,中国唱片总公司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向全国宣传推广。当时,陶思耀老师和我一起参加了向天安门“国旗班”、清华大学等单位赠送《走向新辉煌》CD专辑的活动,还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之邀,专程到台里做了一档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节目,向全国广大听众介绍我们创作这些音乐作品的动因、过程和艰辛,并和广大听众一起欣赏其中的部分音乐作品。

原打算完成这件大事之后好好调整休息一下,可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那场大地震,让我俩怎么也坐不住了。我们再次联手,前后用了不到十天时间,策划并创作了11首抗震救灾歌曲,著名词作家葛逊、李峰,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徐磊,以及陶思耀老师的女儿陶捷也加盟创作。2008年6月12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后整整一个月,我们在杭州举行了《与你同在》抗震救灾音乐唱片首发式,那些天陶思耀和我及抗震救灾音乐作品频频冲上“热搜”。有一首《重建家园》的歌曲,我至今仍难以忘怀:“把你的心我的心凝成一个点,让光明从这里升起,把你的爱我的爱串成一个圆,把川北守护在我们的心间。重建家园重建家园,我们手相牵我们心相连,重建家园重建家园,我们风雨同舟并肩向前。”

陶思耀常说:“音乐是我的第二生命,从过去到今天直到永远!我要活到老,学习到老,创作到老。”

陶思耀1963年2月参军,军旅人生44载,退休后仍然青春焕发,笔耕不止。他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数十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创作发表音乐作品近2000首(部),200多首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岁月催人老,风定落花香;青春几何时,唯有心长盛。我回家的当晚,陶思耀老师还特意写了一首诗,记下我们这次难忘的相聚:“老友见面,相视莫逆;军中芳华,刻骨铭心。已往不谏,来者庶几;笑看新人,未来可期。”陶思耀老师的谬夸,让我汗颜,作为回应,我也顺了几句相赠:“京城喜相逢,畅叙友情缘;曾在金陵城,携手乐曲田。回首往昔事,心潮已复平;青丝虽不在,鹤发伴童颜。”(作者系南京鼓楼军休三所军休干部、江苏省泰州军分区原政委)(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4年7月15日)


南京双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