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拥人物

耄耋伉俪追光三十余载  万千照片续写老兵初心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发布时间: 2024-12-31 15:0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耄耋伉俪追光三十余载  万千照片续写老兵初心

□通讯员 孙俊领 赵梓清

他们曾被央视“夕阳红”栏目、山东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多次被原总参和相关单位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退休干部、优秀通讯员;2012年被评为“感动南京摄影人物”……

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14离职干部休养所里,住着一对朴素而平凡的“明星夫妻”——97岁的离休干部刘健芝和89岁的军休干部祁恩芝。

在军旅与光影结缘

走进二老家中的小工作间,您会被橱柜里的各式相机、镜头,一层层紧密排列的胶片纸袋,一本本厚厚的影集、剪报、记录本所吸引,这些是他们三十余载的摄影装备和辛勤工作的成果。无以计数的照片在这里被精心挑选、整理编辑直至面世。

刘健芝和祁恩芝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戎马半生。1943年,年仅16岁的刘健芝在老家山东招远参加八路军,从通信兵到班长,亲历了胶东抗战。抗战胜利后,从胶东军区转战华东军区及多地部队,历任排长、连长、作战参谋、副部长、副师长、师长……最后从原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岗位上离休。祁恩芝1951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曾就读当时的南京工兵学校。1954年两人喜结连理。

离、退休后,二老相约一同拿起相机,骑上自行车,继续追寻年轻时穿上军装那一刻的人生理想。刘老喜爱自然风景摄影,这要从1970年说起。当时他奉命出国担任军事专家组组长,美丽的非洲自然风光激发了刘老的摄影爱好,离休后,刘老成了摄影“发烧友”,和老伴祁恩芝钻研探讨、勤练技能,用镜头描绘锦绣山河,为祖国定格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图。

祁恩芝擅长新闻摄影,则与一则新闻报道息息相关。1956年10月25日第508期《人民前线》“学习先进经验,发展先进经验”专栏刊登了她和汤德昌同志——两名来自不同部队打字员中的先进分子面对面交流工作的照片,自此祁恩芝深感光影的魅力、宣传的力量。退休后,她和刘老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总是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到新闻现场,用光影追踪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场景,记录一幕幕不容忘却的瞬间。

用镜头记录中国之美

从亲手布置简陋小暗房冲印黑白胶卷到使用数码相机一键成片,从摄影“小白”到成为《视觉中国》特约摄影师,二老的装备不断更新、技术越发精湛,但这丝毫不曾改变他们摄影的初衷和原则——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成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展现军民深厚情谊、倡导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始终是他们创作的主旋律,用二老自己的话说:“我们要用摄影这门艺术做点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事。”

数十年间,二老用镜头记录下了云漫梯田、大漠之星、金色海岸、龙巴门仪式……天南地北风光无限;金山岭长城、泸定铁索桥、火龙飞舞、跨海大桥、盛世礼赞……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春耕、铁流交响曲、海防女民兵、与共和国同喜……幸福生活姿态万千。

1990年至2017年是他们摄影创作的黄金期。1400余幅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摄影家协会和老年摄影协会的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3600幅作品陆续在《解放军画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全国二十多种报刊上发表,300余幅摄影作品入编省市级单位出版的60余本画册、图书、作品集、邮册和明信片中。

“只要我们的作品见报,我就剪下来贴在这里。”翻开厚厚的剪报集,看着一张张老照片,让人既有穿越时空的欣喜,又有似曾相识的感动。1990年3月22日,祁老的第一幅作品在媒体上发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学员和干部在学雷锋活动中积极为人民群众进行义务服务。此后,二老在创作和投稿之路上,你追我赶,互相鼓劲,1994年,双双成为报社的特约记者,2001年,双双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用影像铭记历史传播信仰

“一个小女孩用白布擦拭浮雕的场景让我们无法忘怀”。从1994年首次悼念活动上看到的那一刻起,二老下定决心坚持拍摄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各项活动,一拍就是30年。2017年12月,二老将24载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纪实》画册,连同遴选的1000多张胶片、2万多张数码相片以及部分摄影集无偿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感谢二老为此项公益事业作出的贡献,纪念馆奖励他们3.5万元,他们将这笔奖金悉数捐赠给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二老拍摄的“大校理发师”“爱民服务团”“盲人拥军情”“军民共建康复病区”等佳作也陆续刊登。每一个重大纪念日更是二老的创作高峰,“赞歌”“丰碑颂”“铁血男儿”“老战士忆峥嵘岁月”“革命火炬代代传”……不同的年代、人群和场景倾诉着同一种情感——对革命前辈和先烈的崇高敬仰和深切缅怀。

近年,耄耋之年的二老腿脚大不如前,但摄影热情不减当年,只要离休所组织参观见学活动,他俩都会坐上轮椅,追寻闪光的画面,传播信仰的伟力。

因传播“美”而成为“最美”

当他们用挚爱和汗水传播祖国之美时,他们也成了公众眼里最美的中国人。2014年,二老迎来了“钻石婚”,自费出版了摄影作品选集《比翼双飞》留作纪念,摄影家谢万平特去家中拜访,谈笑间捕捉到他们最幸福的笑容。4年后,在南京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南京笑脸”摄影作品展上,这张以《初心不改》为题的“笑脸”作品从5000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真实生动地展现着当代中国人的自信与快乐。

一束光,一组影,成就了刘健芝、祁恩芝这对军人夫妇的“第二生命”,倾诉着他们多年来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从战时到盛世,从青丝变白发,二老始终坚定信念,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让后辈看到信仰的光芒,坚守的力量。(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4年12月9日)


南京双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