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退役军人魏艳鸣——
楹联里的国防情
■张永祥 练红宁
“崇文尚武铸强军,淬以精神,锻之体魄;逐梦争春歌盛世,航瞻北斗,剑亮东风。”
这个春节,一副长14米、宽2米的大红春联悬挂在江苏省南京市武定门城门洞两侧,吸引了市民们的目光。
“城门挂春联”——在南京市,全市13座城门在春节同时悬挂春联的年俗,已持续了10个年头。
许多市民注意到,今年悬挂在武定门的这副春联,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国防情怀。鲜为人知的是,这副春联的亮相,离不开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成员、退役军人魏艳鸣的付出。
今年53岁的魏艳鸣,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县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魏艳鸣成长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1996年,大学毕业的魏艳鸣参军入伍,来到原南京军区某部服役。
在军地文化交流活动中,魏艳鸣与南京的多位楹联爱好者结识。2006年退役安置到南京市有关单位后,她利用业余时间琢磨楹联创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她的创作水平越来越高,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都说老兵的国防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创作时,魏艳鸣常常把对家国的热爱、对军旅的感情融入作品中。去年夏天,南京市六合区一个街道有4名学生考上军校。得知消息后,魏艳鸣联系几位楹联爱好者共同为他们撰联。今年春节前夕,得知南京市溧水区军地有关单位要将陆军某部连长卞世松荣立二等功的喜报送到他的家中,魏艳鸣创作了一副嵌名贺联,随立功喜报一同送上门。那副对联这样写道:“世崇报国从戎志,松砺凌霜傲雪风。”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市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有序推进,形式内容日益丰富。这些年,在军地有关单位支持下,魏艳鸣和许多楹联爱好者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创作了许多对联,为浓厚当地拥军崇军氛围贡献力量。
2014年春节前,南京市首次在当地媒体发布《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随光荣榜一起刊发的就有魏艳鸣写的楹联:“拉得出,打得赢,立业建功,金陵子弟传嘉誉;合其力,同其意,军强民富,钟阜山川做故乡。”
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2016年初,获悉有人提出“在南京各城门悬挂春联”的建议后,魏艳鸣积极响应参与。各具文化特色的春联挂上南京市一座座城门后,赢得广泛赞誉。此后,南京市每年都会举办“城门挂春联”活动,魏艳鸣发挥特长,参与到春联的征集和评选工作中。今年悬挂在武定门的那副国防色彩浓厚的春联,就是来自魏艳鸣的推荐,得到众多评委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两行字,满腔情。一副副大红的楹联,承载着一位老兵深深的国防情。(原载《解放军报》202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