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拥人物

退伍老兵张勇的国防教育答卷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发布时间: 2025-08-04 14:5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大金山上军号响

退伍老兵张勇的国防教育答卷

□通讯员 王贵保 闫士亮 练红宁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毛蕾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的山谷间便准时回荡起激昂的军号声。这号声,已穿越了整整三十五个寒来暑往、一万两千七百多个日升月落,从未间断。身着迷彩服的六旬汉子,身姿挺拔如松,带领大金山国防园员工出操的身影,与山间日军碉堡残骸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座曾被称为“鬼子山”的荒山,正因这位退伍老兵的坚守,化作一座镌刻着国防精神的丰碑。他,就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最美拥军人物、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张勇。

军旅淬魂 从家仇国恨到“最好的兵”

大金山海拔99.8米,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盘踞八年。张勇的四位亲叔叔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这样的“家仇国恨”成为他从军报国的种子。1979年12月,18岁的张勇毅然报名参军。在大西北一支战功显赫的红军团里,张勇立下誓言:“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

1980年5月,他下到15米悬崖抢救翻车司机,手臂扭伤仍背送伤员就医却不留姓名,直到一年后伤者家属才打听到救人的张勇并送来锦旗,他也荣立个人三等功;1983年特大山洪中,他潜水开启泄洪闸门,双耳因水压冲击致鼓膜穿孔,“拼命三郎”的称号传遍军营,他再次受到嘉奖。四年军旅生涯,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代理排长,在全师大比武中勇夺金牌,成为同年兵中首个党员。

情怀不褪 荒山上立下“国防教育”军令状

1983年退伍回到家乡,张勇在南京金蛙农用车制造厂,凭借军人的优良作风和良好素质,从维修工干到副厂长。工作之余,他常攀登工厂旁那座满目疮痍、荆棘遍野的“鬼子山”,日军碉堡残骸刺痛着他,也催生了“要将这座浸透家仇国恨的荒山打造成警示教育的国防园”的想法。20世纪90年代企业改制,他将宝贵的重新安置机会让给其他工友,主动下岗,带着8位战友一头扎进荒山。

“国防园建不好,我张勇绝不下山!”他和妻子姜庆香变卖6间祖屋筹得5000元,在山脚下搭起油毛毡工棚。左臂旧伤发作时,他用布条将手与锹把缠在一起继续开山;暴雨冲垮工棚,他冒雨抢救施工图纸。这群老兵创造奇迹:123天完成原计划一年的工程,1991年全国首个县级民营国防园——溧水大金山国防园诞生。

润物有声 打造可触可感的国防实境课堂

国防园初具雏形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开门红,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2.8万余人次,成为溧水乃至南京地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为让国防教育“活”起来,张勇骑摩托车跑遍市县档案馆,征集200余件革命文物;27次奔走部队,感动领导特批调拨坦克、火炮等退役装备,这些“钢铁英雄”的进驻为国防园增加了可感可及的军事文化体验场景。2016年,他卖掉溧水城区唯一住房,筹资180万元建设雷锋文化馆。亲友们闻讯愕然:“房子卖了,你们老了住哪儿?”张勇手指着郁郁葱葱的大金山,斩钉截铁地回答:“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心、我的命,早就跟大金山分不开了!”

2.5公里“长征路”微缩景观让人们沉浸式体验红军征程,120米双拥文化长廊讲述军民鱼水情。35载耕耘,张勇、姜庆香夫妇带领团队栽下30多万株树苗,修筑36公里盘山路,年接待量超50万人次,累计逾千万人在此接受精神洗礼。园内抗战纪念墙与日军碉堡残骸隔空相对,形成强烈历史对话,时刻警示人们“铭记国耻恨、我辈当图强”。 

薪火相传 国防教育阵地的日常与回响

晨曦中,大金山国防园的军号声划破长空,这不仅是每日的序曲,更如同这座精神堡垒强劲的心跳,将国防教育化作浸润日常的生动实践。

“国防教育不只在书本里,更在这一草一木的温度中。”张勇常这样说。他记得那个抚摸坦克炮管的小男孩天真地问:“爷爷,这炮还能打吗?”他轻抚炮身回答:“希望它永远只做展品。”男孩稚嫩的军礼让他红了眼眶。

2025年“五一”期间,徐州游客吴先生一家感慨:“整个园区就是生动的国防教育实景课堂!”溧水中学王老师则看到:“孩子们在退役装备前庄严敬礼,在‘长征路’上感悟精神时,‘军强国安’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深刻。”如今,这座国防园正以鲜活方式,将爱国强军的种子播撒在一代代来访者的心田。 

兵心永炽 退役军人温暖的“家”

“战友们,放心,有困难找我!大金山就是你们的家!”作为“江苏省首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大金山国防园三分之二员工是退役军人及军属。张勇设立“退役军人岗位储备库”,打造“创业一条街”,成立“老班长联盟”,定期组织创业经验分享会,共忆军旅岁月,共商创业大计。设立战友基金会,为遇到特殊困难的战友提供应急援助。当看到战友曹德林家徒四壁时,他不仅全额承担房屋修缮费用,更邀请其全家到国防园工作,彻底改变了这个退伍军人家庭的命运。多年来,张勇累计发放超百万元拥军优属礼包。2023年夏季,他全程驻守施工现场升级水上训练场,尽全力保障某部官兵训练。 

报国志坚 赤子情怀与不朽传承

张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他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大金山国防园的建设上,更惠及了周边地区的军民。

他累计捐资70多万元,在贵州、湖南等偏远山区援建希望小学,在溧水东屏中学设立奖学金,资助132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珍藏着132封感谢信,其中2013年最旧的一封写道:“张伯伯,谢谢您让我继续读书!我长大后要当兵报国!”他投资200多万元为山脚下交通闭塞的白鹿村铺设了连接外界的宽敞水泥路;带领村民发展草莓种植基地,解决50多人就业;常年免费为周边社区、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提供应急救援演练、消防安全培训、军事素质拓展以及公益夏令营活动…… 

2016年,张勇宣布百年后无偿捐园:“国防园从不是我个人财产,它属于国家和人民。”一项项国家、省、市级殊荣,见证着这座荒山奇迹的辉煌历程,64岁的张勇仍规划三大新项目:建设VR智慧国防体验馆、打造国际军事交流中心、开发红色研学云平台,已投入200万元启动智慧馆建设。

山风掠过苍翠的大金山,军号声与“长征路”上的口号声交织回荡。张勇用亲身实践诠释:有一种热爱叫痴迷国防,有一种担当叫终身坚守,有一种精神叫永不言弃!报国强军的国防之魂,在号声中传承;拥军爱民的家国情怀,在青山间永驻!(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5年7月21日)


南京双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