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边检站警官王志国追忆开山岛守岛英雄王继才
儿子眼中的英雄父亲 人民心中的时代楷模
通讯员 谢明明
7月27日,曾受到习主席亲切会见的海防前哨老民兵王继才突发急病,抢救无效,不幸永别了他坚守32年的开山岛。开山岛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一座小岛,王继才则是这个“黄海前哨”岛上的民兵哨所所长,今年刚刚59岁。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践行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我要永远守在开山岛,守到守不动为止!”斯人已去、英名永存。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几次晕厥在追悼会现场,身为英雄之子的南京边检站警官王志国和其姐姐、妹妹都泪如泉涌。回首往昔,父亲的谆谆教诲依然在耳畔回响,笔者采访了悲痛中的王志国,记述下儿子眼中的英雄父亲,以此向荣获全国“时代楷模”称号的老民兵王继才致敬!
开山岛上夫妻哨
开山岛距离连云港市燕尾港12海里,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却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前哨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王志国回忆,1985年驻岛连队撤离后,灌云县人武部曾先后派出十多个民兵守岛,最长的只待了13天。
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父亲王继才,他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上了岛,40多天后全村最后知道的母亲也辞去小学教师工作上了海岛。当时父亲27岁,母亲25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开山岛上的夫妻哨”。从此,两人不畏艰苦,恪守使命,一守就是32年。
王志国就是在开山岛上出生的。母亲告诉他,那是1987年7月9日,因为受暴风天气影响,即将临盆的她无法乘船返回陆地,是父亲亲手将他接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并取名“志国”,寓意心怀祖国。小时候岛上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树木,更没有电和淡水。一次刮台风,岛上连续十几天缺水断粮,为此他曾在父母面前掉眼泪,说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在陆地上生活。直到6周岁,才离开小岛读小学。
王志国说,现在岛上仅有的这些小树小草,也是父母费了很大工夫才栽活的。那是上岛之初,父母从陆地上一点点运来泥土,在石头缝里种树栽花。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两人喜出望外。如今,30多棵苦楝树、松树在岛上顽强生长,几棵桃树今年还获丰收。
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岛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电视、风扇、空调等家电也都陆续使用上了,还建有卫生间和浴室,用上了热水器。“条件刚刚好转了很多,没想到父亲就这样突然走了……”说到这里,王志国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一定守好开山岛
因为小时候随父母一起巡岛守岛的缘故,王志国对开山岛很有感情,对岛上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工作后他常与父母通电话,每逢休假都会带着妻儿上岛和父母团聚。他说,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填写海防日志,是父母32年来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情,升国旗更是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去年国庆假期,笔者曾代表单位随王志国一家前往开山岛看望慰问其父母。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迎着喷薄欲出的朝阳,看着他们一家整齐地排列在海岛的小操场上升国旗、唱国歌,向祖国敬礼!当时的场景温馨感人!
岛上风大湿度大,太阳照射强烈,国旗容易褪色破损。王志国记得,守岛32年,父母自己掏钱买了300多面国旗。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了解他们的事迹后,专门从北京送来一座全钢移动升旗台和不锈钢旗杆,还向他们捐赠了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父亲王继才将这面国旗视若珍宝,收藏至今。
32年来,王继才夫妇“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宁”,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国防和海防事业,先后获得“全国时代楷模”、“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十大正义人物”、“全国十大海洋人物”等殊荣,家庭也先后获评“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全国幸福家庭”等。
王志国特别提到了2015年2月11日:“那一天,父亲在北京出席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座谈时,父亲就紧挨着坐在习主席身边,习主席问了父亲开山岛的情况及子女的情况,还拍着父亲的肩膀说守岛辛苦了。父亲当场向习主席承诺:‘请主席放心,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这是父亲一辈子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跟着父母进边防
海岛的生活经历、父母身上的橄榄绿以及父母坚定守护海防的蓝色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王志国。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携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边防警官,他传承父母“爱国爱家,互敬互爱”的好家风好传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参与保障重要行动的出入境勤务工作,遂行“两会”、“国家公祭”安保等各类重大安保活动十余次;累计检查出入境旅客18万余人次,始终保持“零差错、零投诉、零违纪”的记录;查获违法违规案(事)件27起、网上在逃人员7人等,为南京空港口岸出入境工作做出积极贡献。荣立三等功1次、被江苏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作者系南京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8年8月6日)
威武!南京11个区荣膺“省双拥模范区”
紫金山/金陵晚报(通讯员居怀香)7月30日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区)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南京11个区荣膺“省双拥模范区”,军地4家单位和5名个人受到表彰。
据悉,此次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共命名表彰了86个省双拥模范城(县、区)、45个省双拥模范单位和63个省双拥先进个人。其中,南京鼓楼区、江宁区、玄武区、秦淮区、六合区、浦口区、栖霞区、建邺区、溧水区、雨花台区、高淳区11个区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区,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武警江苏总队机动支队、解放军73096部队46分队、南京国防园、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军地4家单位和仓晓、贾辉、徐朝晖、练红宁、陈俊等军地5名个人分别被表彰为省双拥模范单位和省双拥先进个人。
据南京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开展政策拥军、行业拥军、社会拥军、文化拥军,落实“双拥在基层”。建立慈善拥军基金资助困难官兵、实行军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实施军人依法优先优待服务等措施,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自豪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驻宁部队在青奥会、国家公祭等重大任务保障及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军民融合的时代篇章,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8年8月6日)
军地老干部联谊创作书画庆八一
7月30日,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与江苏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举办“情系国防、助力强军”庆“八一”军地老干部书画创作联谊会。
活动中,来自南京第二退休所、江苏省级机关书画协会40余位军地老干部相聚一堂,共叙军民鱼水情,共绘时代新画卷,欢庆建军91周年。
此次展出书画作品60余副,现场创作近40副,老干部们用艺术的形式,热情讴歌了党和军队建设成就,抒发“情系国防、助力强军”的豪迈情怀,助力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
今年是该所转隶江苏省军区第一年,作为新组建军职退休所,该所党委将积极搭建平台,建立军地联谊长效机制,更好地弘扬军队老干部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杨罗玉 种飞利 摄影报道(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8年8月6日)
南京两所中小学校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
紫金山/金陵晚报讯(通讯员常万志 毛丽平 唐锁)今年八一之际,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建邺区)和南京小营小学(玄武区)入选。据悉,南京已有数十所学校成为国家和省市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据介绍,南师附中新城初中自2005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设有“国旗班”,还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三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宣传科学技术在国防中的应用,介绍现代战争中的“三防”知识,组织“三防”演练等,并与原南京炮兵学院等驻宁部队和军事院校长期共建。
小营小学坚持开展童心教育,国防绿课程则是该校童心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之一。在儿童开发环境课程中,普及国防知识。不仅在学校楼道展示十大元帅、历史上著名战役、基本国防知识和学校开展的国防节活动,还让学生们自己规划、收集资料、撰写文稿,出版了一本本充满童心的《我们爱国防绿》班本课程读本,受到广大同学的好评。此外,学校还鼓励对国防有浓厚兴趣的孩子,自己编制主题式国防教育小课程等。(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8年8月6日)
双拥短波:
■鼓楼“科普进军营”传授健康
8月3日,鼓楼区双拥办联合区科协、幕府山街道邀请省人民医院丁海霞博士,走进某军队离休所举办“心脑血管防治”健康知识讲座。该区还通过系列活动,并新推“菜单”“点餐”,把科技拥军落到实处。 陈贡全 何繁
■陆工大指院表彰赴边学员
7月31日,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召开赴边学员表彰大会,共建单位前来慰问并赠送纪念品。 张雪珍 雷彬
■南京文联书画名家慰问部队
7月28日,南京文联组织书画名家到南京警备区慰问,书画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幅幅精美作品,给官兵送来精神大餐。仓晓 董荣
■市科委开展2018年科技拥军
8月2日,南京市科委走访某旅,就科技拥军项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科技人才培养进行商谈,将重点做好部队网络中心升级改造等,继续为科技兴军提供支持。 高健
■“八一慈善拥军笔会”举办
8月1日,由南京市慈善总会、南京东慈书画院主办的“八一慈善拥军笔会”在南京慈善美术馆举行。“俞律、李玉琴伉俪书画展”开展(至15日)的同时,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创作数十件书画作品,所有作品均捐给慈善拥军基金。 章小怡 练红宁(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