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兵连队不一般 又飒又美勇夺冠
□通讯员 徐雨金 吕张蕾 贺曙
养兵千日千日用,决胜千里千里通。对于24小时不间断值勤的话务女兵来说,她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三尺机台。争分夺秒地训练,日复一日地工作,她们不仅专业一流,更是在群众性比武练兵活动中,拔山盖世,勇冠三军。1次授予荣誉称号,8次集体二等功,19次集体三等功,她们用青春和热血,用细心与耐心,诠释着平战一致的优良作风,固守着没有硝烟的战场。一项项纪录,一次次欢呼,都在向我们证明,在东部战区某部“模范通信女兵连”,没有什么不可能!
张子璇:巾帼走戈壁 英姿枕弓刀
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比旁人更加勤奋。初入军营的她,懵懂而坚强,凭借着优异的体能素质,创下了该部女子3000米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正是因为她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突出的业务能力,被推选为军队共青团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现在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的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句话已然成为她的人生格言,时刻激励。三年来,她以备战打仗为要,苦练、巧练、精练话务“四功”,研究方法,提高效果,更在该部话务专业创破纪录赛中力拔头筹,拿下了听音知人、听打录入、快速背记、五笔输入等科目综合第一的好成绩。
多少个挑灯夜战的积累,多少次清晨跑道上的坚持,张子璇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张咪:百炼锻良才 功到自然成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某某军史馆”“请大家继续参观”……文静甜美的她,入伍后就被选调到军史馆作为解说员。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参观队伍,她都能游刃有余,出色地完成解说任务。因为编制体制的调整,她来到了新的岗位。
从解说员到长机员,她并没有因新的工作而抱怨,也没有因不擅长而气馁。她深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努力,才能实现更好的自己。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担负后台维护保障任务的她从硬件连接到软件设置,从某配线架端口配置到后台数据维护,她从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中找到争分夺秒的技巧,快一点,再快一点……正是上万次平凡枯燥的训练,让张咪创造了模拟远端开设话务台的最快纪录。
杨帆:飒爽五尺枪 曙照演兵场
谁说女子不如男,操枪弄械亦好汉。蒙眼枪支分解结合,对男兵来说都不容易,来自“模范通信女兵连”的杨帆却在该部创破纪录赛中一马当先。十余个零部件,二十几个拆装步骤,随着考官一声令下,开保险、卸弹匣、拆枪机……一气呵成,利落娴熟。复进簧、导气装置、上护盖,繁杂的零件摆放整齐,好似透视一般稳重从容。
她说,之所以能在“黑暗中”快而不乱,源于对军事技能的勤学苦练。熟悉她的战友笑称,“她啊,巴不得抱着枪杆子睡觉,别的女孩子对化妆品了如指掌,她只和那些个枪械零件‘如胶似漆’。”人如其名,愿她在军旅生涯中“杨”帆远航,愈战愈勇。
周悦:无意写风流 春来草自青
她是连队文书,也被誉为连队“小黄牛”,经常看到她坐在电脑前处理各类文件,也经常会因为加班错过体能训练时间。
为了能够迎头赶上,把丢失的时间补回来,这头“小黄牛”琢磨出了训练的一套小窍门:递送文件,做到一路小跑、脚下生风;每晚睡前,给自己加上三个回合腰腹套餐;难得空闲,也不忘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正是这种分秒必争的自我加压和不认输不放弃的拼搏超越精神,让她成了该部创破纪录赛的“黑马”,在进阶跑这个新的训练科目中脱颖而出。“无意写风流,春来草自青”正是对周悦最好的写照。
张力文:青春正当时 少年显峥嵘
小小的年纪,大大的能量。身为一名新兵,她秉承连队优良传统,样样争先;作为连队最小的00后,她初生牛犊不怕虎,韧劲十足。
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张力文高中毕业报名参军。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她不叫苦不言累,意志坚韧,无论哪个课目,她都自觉加训,别人做100个俯卧撑,她就做200个;别人跑3公里,她给自己加到5公里;即便在凛冽的寒冬,她也能手握冰冷的单杠……
凭着这一腔热血,在该部创破纪录赛中,她创造了30×2蛇形跑、曲臂悬垂和仰卧起坐三项科目的纪录。
谢菊敏:少年尚意气 青春各自担
她身材娇小,却灵活好动,打小便喜欢切磋武艺。踏进大学校门,她参加校卫队,负责学校的日常巡逻和学生的军训工作。大一暑假时,她有幸参加大学生征兵宣传活动,也正是这个机会,让她毅然报名参军。
在部队,她最喜欢的就是战术训练,追逐力量与速度的竞技,感受耐力与爆发力的双重挑战。训练场上,她流血流汗不流泪,手擦破了皮继续爬,膝盖肿胀咬咬牙,即使汗水浸湿了迷彩服,仍旧是冲锋的姿态。低姿、侧姿、高姿,每一次与铁丝网的亲密接触,都令人揪心又倍感信心。谢菊敏用千百次的磨砺,刷新属于自己的纪录,书写了“草上飞”般的传奇。(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0年6月29日)
■连续报道
江苏楹联家为同村阅兵军人点赞
本报讯(通讯员 孙秀兰 陈冬冬)6月15日《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刊出《阅兵三人同一村 家国情怀说不尽——来自南京市瑶宕村三位军人家庭的感人故事》一文引起热烈反响,也引起了江苏省楹联家们的关注,他们通过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发来部分对联,向三位军人及军人家庭表示敬意。
南京高级教师徐莘送给周琳两副对联:“铁血丹心,秉誓言威壮凌云志;英姿阔步,凝剑气名扬火箭军。”“承红色基因,结三代深情,侠胆铮铮擎砥砺; 悦高淳瑶宕,捧满腔热爱,军功闪闪耀家乡。”字里行间尽显对周琳为国奉献的赞许。
省级机关退休干部刘建平写给王健的对联“尚文尚武,战机守护神,蓝天放眼千秋业;尽孝尽忠,劲旅传承者,红色秉书一脉情”,读来励人心志。
军休干部曲卫猛对部队、军人充满着感情,对军人家庭的奉献也深有体会。他为张金荣撰联:“受阅三期人俊逸;欢谐满室岁温馨。”(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0年6月29日)
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坚守与责任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运河中心小学 白春媛
如果说军人是“岁月静好”的负重前行者,那么军嫂就是军人家庭的守护者。
我的外公曾经是一名军人,从小耳濡目染,我觉得军人是真正的男子汉。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相识了我的爱人——一位帅气朴实的军绿小伙。毕业后,我们异地相恋,一恋便是10年的负重前行。
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军人,我爱人先后在安徽、江苏多个地方工作。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我没有随军去部队,而是与许多军嫂一样,暑假寒假候鸟式相聚。有时,丈夫外出训练,“失联”几个月,我也把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让爱人能安心在部队工作。
我是一位军嫂,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更是两个班级一百多个孩子的老师妈妈。我家在常州城里,工作在丹阳农村小学,上下班每天要往返近一百公里。当女儿还在睡梦中,天还没亮,我已经出发上班,虽然路途遥远,却从未迟到过。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忠诚,我多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被评为镇江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在我看来,新时代军嫂除了家庭,还有事业。在我的鼓励下,部队里结识的十几位军嫂纷纷加入考编队伍,有五人考上教师编制,两人考入机关单位,五位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