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七虎院士的江苏情怀
通讯员 云利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经军委机关各部门和各大单位党委提名推荐,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资格审查和考核,近日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提名人选公示,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院士在列。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防护工程和岩石力学专家,为铸就我国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江苏昆山人,钱七虎院士心怀家国、不忘初心,与江苏、更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江南水乡走出的“学霸”
1937年10月,钱七虎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条乌篷船上。那一年,“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濒临上海的江苏昆山,也陷入了战争的狼烟之中。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钱七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政府助学金的支持下,钱七虎来到著名的上海中学就读。
中学期间,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孜孜以求,成绩优异,6门功课4门100分。当年,上海代表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时,其中的一件慰问品,就是他的成绩单。
1954年,钱七虎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哈军工组建后招收的第三期学员。
在校期间,钱七虎学习刻苦,门门优秀,入学第二年就入了党,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在校6年,只回过一次家,每逢假期他都主动申请留校,利用假期复习预习课程。
毕业时,他以全年级唯一的全优生,被保送赴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留学深造。“国家送我出国留学,投入那么多的财力,我怎能辜负祖国的培养和期望?唯有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才能报效祖国,报答党的恩情。”钱七虎如是说。
1965年,钱七虎获得工学副博士学位。组织上安排他到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担任教员。从此,他与防护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获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冷战加剧,军备竞赛激烈,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核威胁,防护工程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坚固“盾牌”。
为找出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钱七虎冒着危险,进入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大胆采用当时刚刚兴起的有限单元法,有效改良了传统手算模式,经历数十次试验失败,历时两年多,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他却因疲劳过度、饮食不规律而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孜孜以求永不倦怠。紧接着,他又趁热打铁开始“有限单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的研究,该专著问世不久就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面对一项项世界级国防工程的防护难题,钱七虎凭着勤奋钻研、孜孜以求的精神,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科研成果,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
2019年1月8日,钱七虎院士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登上了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领奖台,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亚洲第一爆”的团队带头人
上世纪90年代,驻地位于江苏南京的工程兵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在军内外享有盛誉。
1992年,时任学院院长的钱七虎受命进行珠海三灶岛炮台山爆破任务。
工程的难度曾让不少同行望而却步:爆破总方量1085万立方米,50%的土石要一次性定向爆破到大海,50%的土石要松动破碎; 让半座山进入大海,需要上万吨炸药,还要确保山外600米和1000米两处村庄安全,房屋不得倒塌……
“是挑战,更是机遇!”钱七虎立下了军令状。
“我们有最好的爆破工程专家和最过硬的团队,我胸有成竹!”对此,钱七虎满怀信心。其间他7次到珠海一线研究爆破的关键措施。
随着爆破工程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霎时,数万支雷管和1.2万吨炸药在程控起爆器精确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内逐一起爆。
炮台山成功爆破,被媒体称为“亚洲第一爆”,时至今日仍保持着世界最大直列条形装药工程爆破当量的爆破纪录。
“南京长江隧道”的一等功臣
“搞科研不能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常常这样说。
“要前进,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2002年,钱七虎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议要在长江上修建过江隧道。两年后,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正式获批。这一工程是当时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起初,设计单位提出用“沉管法”。经过反复论证,钱七虎建议采用盾构机开掘。
然而,盾构机面临长江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尚属首次。2008年8月,盾构机突然“罢工”。
“工程决不能报废,更不会成为‘烂尾’!”钱七虎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公众通报情况,并再次立下军令状,坚定人们的信心。
根据钱七虎的建议,国内厂家对刀具进行改良。
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历经五年的建设全线通车。作为中国长江隧道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南京长江隧道获得鲁班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十多个奖项,几乎囊括中国建筑行业所有殊荣。钱七虎也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
“把育人作为最大课题”的师者
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满头白发的老院士和蔼可亲,教职员工见到他都主动打招呼,就连一些家属认识他的也要聊几句。这是钱七虎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然而,很多学生提起师从钱七虎的经历,却觉得是“痛苦而有收获的煎熬”,因为经常会受到批评。他常说的一句话:“要是哪一天我不批评你们了,就是对你们失望了。”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钱七虎常常告诫他的学生。
1996年,钱七虎的学生赵跃堂把自己第7次修改完成的博士论文交给导师时,钱七虎正好动身去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半个月后,钱七虎返回南京,赵跃堂拿到了自己的论文稿,发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原来,答辩日期临近,钱七虎带着学生论文去开会,白天和晚饭后都要参加繁忙的会议活动,直到晚上夜深人静,他才能在台灯下修改学生的论文,有几天一直改到凌晨。
“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科研学术中,钱七虎从不争名争利。在他的启发、指导和设计下,很多科研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但在获奖排名的时候,他总是不让把他排在首位。
“甘愿为人梯,当好铺路石。”钱七虎在60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始终把倾心育人、提携学生作为自己永恒的课题。
心怀大爱、心系学子。钱七虎用自己的奖金和部分工资设立“瑾晖”基金,长期资助烈士子女和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帮助不少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2019年,钱七虎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重点资助西部和少数民族的贫困学子。
“我一生做了很多课题、搞了很多研究,但培养人才始终是我最大的课题”。数十年来,钱七虎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40余名,帮带国家级科技人才10余名,其中有多名被评为“勘察设计大师”等;带领团队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军队创新研究群体。(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