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新时代国防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直招军官”入营啦
□通讯员 周鹏 姬鹏飞
3名博士+2名硕士,驻宁某部新兵营近日迎来五名特殊的“新兵”,他们是今年直接选拔招录的军官,简称“直招军官”。经过前期的层层考核筛选,他们走出校门、进入营门,第一站就是在新兵营完成入伍训练和当兵锻炼。
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军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博士高凡在政治教育笔记本扉页工整地写下这句诗。高凡向笔者介绍,今年3月初,他已通过某省定向选调,获得进入省级机关工作的机会,当看到军队直接选拔招录军官的公告后,毅然选择报名参军。“我认为自己所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能发挥更大作用,我想成为像钱七虎院士那样‘为国铸盾’的英雄。”
无独有偶,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博士柴舜放弃CSC国家高水平公派留学联合培养的机会;毕业于东南大学的硕士嵇闰则放弃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给出年薪约45万的offer……“参军是青年人的梦想,能有机会报效国防,哪怕放弃一些机会也值得!”柴舜在班务会上如是说。
“走的每一步,遵循的都是初心和理想。”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徐明分享道:高考结束,因为体重超标,没能实现读军校的梦想。大学期间,自己一方面努力攻读学业,另一方面努力减重,还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军队院校的实习,今年终于顺利通过选拔招录来到军营。“穿上军装,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军梦,我会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徐明说。
认真系好军旅第一粒扣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兵营第一周工作讲评,他们就遇到滑铁卢:有的体能摸底三个课目不及格,有的因队列动作散漫、内务标准不高,被点名批评;有的担任副班长,因分配勤务不合理被其他新战友质疑……“博士硕士首先当好战士,如何将高学历转化为部队战斗力?首先就是融入基层、热爱基层。”新兵营周教导员与他们谈心时说道。
从此,五名同志努力淬火蝶变。训练场上刻苦加练,工作任务踊跃参加,班务会上虚心向班长和战友请教……“一切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根植基层摔打锤炼,系好军旅第一粒扣子,加油!”高凡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话。
生在好时代,干出好事业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柴舜在士兵讲堂向新战友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入伍前,柴舜是党支部宣传委员,对宣讲有一定经验;入伍后,他主动请缨走上士兵讲堂,为官兵讲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精彩的授课赢得阵阵掌声。柴舜曾出版过中英文个人学术专著,他采纳指导员王爱军的建议,利用休息时间整理绘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维导图、理论要点图册,受到战友的欢迎和喜爱。
生在好时代,干出好事业。高凡在当兵锻炼期间主动对接岗位需求,利用休息时间拓展在校期间申请的两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向战斗力建设转化;嵇闰则发挥专业特长为某装备操作手系统进行理论辅导,并着手研究某型武器平台的升级改进,他还准备在当兵锻炼结束后将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我们就像一颗颗种子,能否在军营这片沃土成长成才,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能否给其他学子树立榜样。”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博士李建东对笔者说:“这几天学校的师弟纷纷给我打电话询问入伍后怎么样,我对他们的回复就是‘走出校门、走进营门,我们必定是新时代国防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据新兵营领导介绍,在完成入伍训练和当兵锻炼后,五名“直招军官”将正式奔赴各自战位,为强军兴军建功立业贡献力量。(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1月28日)
“爱心向黔进”团队收到来自大山的喜讯
本报讯 (通讯员 褚经纬 李凯)荣膺“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曾在首届“南京军中好人”发布分享会上展示宣扬、本刊多次报道的“爱心向黔进”团队,收到一则来自大山的喜讯:他们支助的学生谢洪锦以总分633分的优异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谢洪锦曾是贵州省纳雍山区的一名贫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将喜讯传给了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七大队22队的官兵们。
他在信息中写道:“谢谢大家帮助我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让我实现了走出大山、追寻知识的梦想,激动和高兴难以言表,非常谢谢大家!”教导员张锐立即将好消息分享给了团队成员。13年来,“爱心向黔进”团队坚持定向帮扶贵州省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自治乡野鸡落村黑塘小学及原阳光小学的贫困学生,累计捐助50余万元,帮助400余名孩子完成学业,100余人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据悉,“爱心向黔进”团队成立后,一茬茬学员把扶贫助学的赤诚之心传承延续。每一届学员毕业分配之际,都会自发组织一次捐款,这也成为毕业时的一个特殊环节。今年,受疫情影响,团队首次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捐赠,帮助黑塘小学改善操场、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条件,使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1月28日)
直击“锤炼-2022”综合演练——
一路“敌”情 处处险象环生
□通讯员 武晓晗 朱桐仪
“‘蓝军’即将进入我埋伏地域,注意保护人质!”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锤炼-2022”综合演练正在皖南山区如火如荼地进行。
“开火!”随着一排长李淼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四起、浓烟滚滚,眼看“蓝军”无力反击,李淼暗自得意。
“报告!‘蓝军’有辆车冲出去了!”问题出在哪?演练方案中并未提到“敌人”会开车“突围”,李淼额头渗出汗珠。
此时,单兵通讯系统中传来导调组的声音:“任务失败,‘蓝军’重要目标已携人质逃离。”原来,导调组通过单兵对抗系统后台,观察战场,随机设置了新情况,使“蓝军”成功“突围”。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李淼带领一排进行现场复盘,“演练就是实战,战场瞬息万变,红胜蓝败不是必然,不要想当然!”教员尖锐地指明问题。
二排吸取一排的教训,事先推演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制定周密计划,衔接更加紧密,成功捕“敌”,解救出人质。
返回途中,连队接到上级情况通报,敌方在空中侦察。“快,隐蔽!”转眼间,学员们就近疏散,借助两侧树林隐蔽,整个过程悄无声息。
“此次演练为全体参演学员配发了单兵通讯系统,指挥部可以将指令下达到单兵,更加便携、清晰。”导调组组长初德勇介绍,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形势错综复杂,通信系统是重要一环。
另一处山头上,无线电中断断续续传来“敌人”通话。头戴耳机的周清一时愣住。随即反应过来,迅速听记并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单词。
“报告指挥部,敌方将在我方返回途中放毒,并伺机发动攻击,完毕!”同时另外几组也陆续听到“敌人”用不同语言通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听到指挥部“大部队已顺利通过敌人埋伏区域,你组任务完成!”周清大呼一口气,摘下耳机。
任务结束后,某组组长王东升感慨道:“作为专业学员,关键时刻要‘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1月28日)
军企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沉浸体验绿色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廉鑫 陈琪 戚红亮 朱锦云)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进入”工作走深走实,11月22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组织陆军新任指导员培训班学员走进扬子石化公司开展现地教学,感受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军企共上一堂课,深刻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
“结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校经常进企业调研和宣讲。”该校区军政训练系基层政治工作教研室吕冬梅教授介绍,除了理论研究,她还经常和教研室人员到基层一线,与红色场馆解说员、企业工人、抗疫人员、乡村振兴带头人、社区群众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掌握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并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
沉浸式教学让思政课“行走起来”。学员们在公司展览馆感悟发展和企业文化,走进水厂熟悉污水处理过程,来到炼油管控中心了解现代炼化技术,泛舟大美扬子湾感受长江大保护以来生态环境变化。
学员们还和公司部分党建负责人、职工在化工厂会议室,同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吕冬梅教授特别邀请该公司全国劳动模范刘建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义平、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倪珺华作为搭档。吕教授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做了宣讲。刘建华等3位典型人物联系岗位实际分享了学习体会。互动环节,学员们踊跃发言,还与劳模拜师结对……
此次现地教学是一次“军地共建、军企共育、军民共学”的实践,增强了学员们献身国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了大家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动力。 (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