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拥周刊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486:祖孙三代接力“蓝天梦”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发布时间: 2022-12-26 14: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祖孙三代接力“蓝天梦”

□通讯员 蔡红亮 程果

12月9日,东部战区某保障大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青语二十大”读书分享会。12名官兵和文职人员围绕“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畅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宣传干事翟羽昕与大家分享了从外公到父亲再到自己、“祖孙三代接力蓝天梦”的故事。

启航:小镇里出了个空军飞行员

1958年,在东北的一个小角落,一个“轰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听说他们家出了一个空军飞行员!”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在一个小镇子出一个飞行员可真不容易。这个消息的主角就是翟羽昕的外公:李春林。

在翟羽昕童年的印象中,外公李春林是个做饭好吃、干活勤快的小老头。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张外公珍藏的老照片,才知道外公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还是我国第一代国产喷气式轰炸机飞行员。那张照片里,年轻的外公和他的战友们在战机前,眼里满是对蓝天的热爱。

“开飞机多帅啊!我也想为空军尽一份力啊!”

蝉鸣四起,星空闪烁。儿时的翟羽昕出神地聆听着外公的战斗故事:外公和战友们的飞行编队列队整齐划过天空;外公参加过的惊险刺激的战训任务;外公和飞行员之间的有趣小故事。

“驾驶战机在云里穿梭,遥望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得很哎!”

翟羽昕说,这身飞行服外公穿了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每每回想起那些穿着军装的日子,外公的眼里总是闪着光。虽然外公已经离开部队很久,但是他告诉她,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会梦见曾经的战斗时光,梦见驾驶战机在云层里翱翔的日子。

接力:神秘爸爸的战机超厉害

接下了外公手上的接力棒,翟羽昕的爸爸翟培松成了家里的第二位空军飞行员。

翟羽昕说,爸爸总以为她是个小女孩,对武器装备不感兴趣。再加上他工作忙,总是神神秘秘不着家,所以也很少有机会能和她讲工作上的事情。但当她第一次去爸爸部队、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战斗机时,着实被眼前的“庞然大物”震撼到了:巨大的体格、超长的翼展、惊人的挂弹量。她才第一次意识到,一回到家就拖鞋汗衫大裤衩的爸爸,驾驶的战机竟然这么厉害!

在那一刻,蓝天梦的种子在翟羽昕心里悄悄发芽,她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和爸爸一起守护蓝天!

但是,每当爸爸因为重大任务突然离开家好久,她也和妈妈一样,总是会担心。直到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戴着帅气的银色头盔的爸爸霸气喊话,才会将悬着的心放下来,同时明白爸爸不仅能保护她,更有力量守护祖国的蓝天。

“现在我们的战机、武器装备更先进了,我们飞行员的翅膀更硬了!”爸爸的眼里满是自豪。

翟羽昕骄傲地说,这些年来,爸爸和战友们的飞行航迹也越飞越广,越高山、飞远海、出岛链……他们不断延伸飞行航迹,捍卫祖国,践行使命!

传承:把镜头对准战机的报道员

长大后,跟随外公和爸爸的脚步,翟羽昕也穿上了天空蓝,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初入军营的她,有时也感到迷茫。没有飞行员的靓丽身份,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新闻干事,自己又能干点什么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翟羽昕得到了一张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门票。航展上,各式先进的战机凌空而起,飞行员操纵着战机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精彩的表演让所有的观众发出阵阵欢呼!当人们的目光被飞行表演所吸引的时候,她却注意到有一群人,肩扛摄影机、手拿话筒,在人群中穿梭。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战地记者队的报道员,话筒和镜头就是他们的武器。她突然意识到,即使不驾驶战机,同样也可以在一线战斗呀!

当然,做一名军事新闻人绝非易事,一次次采访、一遍遍撰稿,每当写稿陷入困境,翟羽昕都会起身到窗前,看看一架架掠过天际的飞机,想想爸爸和外公是如何面对困难、战胜自己的,然后调整心态,重新回到电脑旁,思路也会逐渐清晰起来。

“作为军人,爸爸和外公在他们的战位上践行了使命,而我也要在属于我自己的战场上抒写精彩华章!”翟羽昕坚定地说。(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2月19日)

助力转业军官适应新岗位

多角度深层次学理论、分组研读促交流、主题演讲互学互鉴……2022年度南京市转业军官岗前适应性培训开班以来,在课程安排和培训内容上进行认真编排,将“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贯穿始终,通过“学、议、讲、考”等多种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转业军官中入脑入心。

培训邀请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省委宣讲团成员开设《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等专题课程,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系统的宣讲和深层解读;通过小组交流,组织学员对转业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讨;开展主题演讲,让学员们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谈学习体会,阐述见解。再通过以考促学、以考验学,实现以学促知、以学促行,有效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弄通。袁超(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2月19日)

南京开展“文化进军营”系列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王召尧 练红宁)“军民鱼水一家亲”“戎耀今生”“春色满园”……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跃然纸上,突显了强军文化与时代魅力的交融。12月7日,石晓、高德星、赵治平、王飞飞、赵彦国等书画艺术家,来到江苏省军区南京第12离休所,泼墨挥毫,写字作画,激励人民子弟兵。这也标志着南京“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文化进军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据介绍,该系列活动由南京市双拥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联合组织和指导,将成为全市各级各单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推动社会化拥军,丰富官兵文化生活的实际举措。据了解,后续市、区各级各单位将结合元旦春节双拥工作,组织送书画、送讲座、送演出、送图书等一系列“文化进军营”活动,让驻宁部队官兵获得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2月19日)

他在那里站岗

□占昕

隆冬已至,雨雪纷飞,我们文艺轻骑队的热情一路不减。23天巡演,登海岛哨所、进高山台站……辗转3省7地,行程1900余公里。一路走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场在空军某部的演出。

初冬的晨曦中,我们小分队一行12人乘车沿着山间小路颠簸前行。驾驶员告诉我们,在这条小路修好前,上山是一条人力攀爬的“天梯”。2008年大雪封山1个多月,战友们徒手攀登“天梯”上山送物资。到达山顶后惊讶地发现,台站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运转良好,而值守的战士们用雪化水煮饭,拌上酱油,吃得美滋滋的。但是这些在之前数次通话中,他们只字未提。

抵达山顶,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台站的屈满龙班长告诉我们,虽然台站只有3人驻守,他们也会坚持每天举行升旗仪式。

屈班长说:“我当兵第二年就来到这里了,已经待了整整9年。刚来的时候,觉得这里除了呼啸的狂风,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天过着白天看设备、晚上数星星的日子,跟想象中的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似乎完全不一样。”

有一天,屈满龙的老班长带他爬上楼顶,顺着红旗飘扬的方向指去,问他“你看到了什么?”

“树、山,还有云……”

“你再往前看!”

“那是……”目光穿过薄薄的云层,屈满龙突然有点激动了,“那是咱们的机场、咱们的跑道!”

“没错!咱们的飞机就从那里起飞,战机凌空后,想要跟地面取得联系就得靠咱们。”

屈班长说:“那一刻,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再举行升旗仪式,看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也总会腾起一股力量。”屈班长的故事令轻骑队的队员们深受感动。队员们搭起了临时舞台,还专门布置了“贵宾席”,让他们可以好好欣赏这场专属于他们的专场演出。

分别时,队员们唱起了那首《他在那里站岗》:“他,穿着那一身军装,他,正在那里站岗,晚风拂过,漫天星光,遮盖不住他冷峻的脸庞……”(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2年12月19日)

南京双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