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拥周刊

山海鱼水情 家乡是南京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发布时间: 2025-08-25 00: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山海鱼水情 家乡是南京

第二届边海防亲子团南京行活动侧记


□通讯员 薛晶晖 张永祥 王贵保 练红宁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毛蕾

8月21日,第二届边海防亲子团南京行活动在南京圆满结束。根据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关于“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的工作部署,南京市邀请海军南京舰及驻西藏边防某部的军嫂、军娃代表来宁开展参观见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南京的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让边海防官兵家属深切感受这座城市的深情厚谊,进一步激发广大边海防军人安心戍边、忠诚卫国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看南京,如读一本厚重的史书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深情讲述中,大家重温邓中夏、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悟“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从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远眺长江大桥,万吨巨轮穿梭江面,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置身今日南京,真正体会到“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气概。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城墙博物馆、“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等地标性文化场所,孩子们被厚重的历史底蕴深深吸引,纷纷抛出一个个充满童真的问题:“城砖是怎么做的?上面的字是谁刻的?”“云锦为何能织出如此繁复的花纹?”“状元的字为什么写得这么工整?”“南京为什么被称为‘博爱之都’?”……一问一答间,历史悄然走进童心。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家肃穆静立,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坚定“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的信念;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重温“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感悟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小船划出胜利”的鱼水深情。 

一位军嫂动情地说:“南京就像一部巨书,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尤其是近代中国屈辱史的起点与终点。读南京,就是在悲喜交织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微型“长征路”,一次身体力行的红色洗礼

8月18日,“山海”两团齐聚大金山——全国首家县级民营国防园。在这里,军嫂与孩子们共同踏上2.5公里微缩版“长征路”,在模拟枪炮声中,依次穿越“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大会师”等经典场景,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险与壮烈。 

“红军叔叔真是太不容易了!”孩子们一边喘息,一边齐声朗诵起《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山林之间,历史的波澜壮阔在脚步中变得真实可感。 

随后,大家参观双拥长廊,浏览《双拥周刊》版面展,走进装备园区,近距离接触飞机、坦克、大炮等退役军事装备,并参与模拟射击训练,过了一把“小战士”的瘾。 

在雷锋文化馆,孩子们有幸聆听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的深情讲述。他动情回忆雷锋助人为乐的点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看到赵老胸前熠熠生辉的军功章,孩子们肃然起敬,争相合影留念。活动最后,大家在写有“山海鱼水情 家乡是南京”的横幅上郑重签名。赵明才与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姜庆香还向孩子们赠送了《雷锋画集》《雷锋精神永放璀璨之光》等书籍。 

家长们纷纷表示,这场活动虽汗水淋漓,却令人难忘。雷锋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不少孩子直言:“还想再来一次!”

小军娃的“作业”,真挚文字里的成长回响

活动期间,主办方鼓励孩子们写下所见所感。起初,有的孩子皱眉噘嘴,觉得写作文“太难了”,但活动刚一结束,便陆续收到多篇情真意切的文章。 

海防军娃潘瑾萱在《以青春之步,丈量鱼水情深》中写道:“八月的南京,骄阳似火。我怀揣激动的心情,踏上这场难忘的见学之旅。南京,一座承载六朝烟雨的古城,斑驳城墙仿佛在低语岁月的故事。最打动我的,是渡江胜利纪念馆里那条褪色的绣花腰带——1949年,19岁的姑娘李兰贞拆掉嫁衣,用红线绣出敌军暗堡,白线标记渡江路线。她说:‘红线是百姓的心跳,白线是等你们回家的路。’这不是信物,而是军民之间以命相托的深情。在大金山,我们走过的虽只是长征的万分之一,却已感受到先辈的坚韧与无畏。赵明才爷爷讲述雷锋故事时,言语朴实却字字千钧。那一刻,敬意在胸中悄然生长。作为新时代少年,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为国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另一位海防军娃邬鑫耀写道:“八月的南京像一个大蒸笼,热浪滚滚。我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黑白影像、冰冷名单、锈迹铁证,将我们拉回那段苦难岁月。三十万同胞遇难的数字,如巨石压心,让我明白和平来之不易。父亲守护海疆,责任如山。‘重走长征路’时,烈日灼身,山路崎岖,汗水浸透衣衫。当一位小军娃摔倒后立刻爬起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什么是坚持。射击训练中,我逐渐掌握要领:稳握、瞄准、击发——‘一击必中’不仅是技术,更是专注与信念的体现。” 

边防军娃张恩畅则以一首小诗抒发心声:

“戍边军人双拥英雄一家亲,勇士之城忠魂永远撼我心。 

雨花台里盈盈泪水尽哀思,感恩饮水思源不忘先烈情。 

大金山上踏着前辈足迹走,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励我行。

南京人民热情周到难忘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卫安宁。”

这些文字或许稚嫩,却真实记录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这次南京之行已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奋斗、奉献的种子。

结语

从今日始,奔赴未来

“努力请从今日始。”愿孩子们以此行为起点,勤奋学习,砥砺前行,未来考入南京的高校乃至军校,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伟业。 

我们也以一首小诗致敬此次边海防亲子团: 

五湖四海聚金陵,感受南京鱼水情。

军嫂军娃开眼界,阅城读史醉心灵。

山海虽远,情谊长存;鱼水相依,家国同心。南京,永远是边海防官兵心中温暖的“家乡”。(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25年8月25日)


南京双拥网